2025年11月14日上午10:00,美国工程院院士C. Mohan教授应邀在我校瑾瑜会议中心,以“人工智能:过去、现在与未来”为题作专题报告。作为我校“国际化高层论坛”第3期核心嘉宾,C. Mohan教授的报告系统梳理了自1956年达特茅斯夏季研讨会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阶段性进展,澄清了“将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学习或大语言模型”的认知误区,全面覆盖软硬件协同发展脉络,为跨学科领域师生提供了多元学术视角,使交叉学科人员也能从演讲中受益。
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由我校数学学院牵头邀请,国际教育学院统筹协调。“国际化高层论坛”结束后,当日11时30分至13时30分,C. Mohan教授全程参与了由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“留学生沙龙”,该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宇宏主持。

沙龙第1讲嘉宾为国际留学生Ibrahim以《Math, Science, and Me》为题,分享数学与科学对个人认知及生活的深远影响。他从自身对数学谜题、科学实验的早期兴趣切入,阐释两门学科在塑造逻辑思维、信息评估与问题解决能力中的核心作用;科学则以“好奇心+实证思维”驱动医疗、气候等领域突破。Ibrahim强调二者协同价值:数学为科学搭建基础框架,科学依托数学模型实现精准预测,共同构建批判性思维体系。结合个人学术成长经历,他提出“融合数学、科学与AI解决全球问题”的愿景,以具象化表达让抽象知识落地,为留学生带来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交流体验。沙龙第2讲为我校材料学院博士生雷鹏亚关于“相场与数学”的报告。两位博士生的报告引起在座师生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关注,留学生们就模型构建逻辑、技术应用难点等踊跃提问,现场交流热烈融洽。
接下来,C.Mohan 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、生活成长和科研历程,提出许多语重心长的希望和建议。例如,科研工作应摒弃跟风心态,聚焦兼具实用性与挑战性的研究课题;学术与职业成长中,要重视企业实践经历与团队协作价值,既要理性看待资深建议、保持质疑精神,也要坚守探索初心;行业从业者需积极发表研究成果、参与外部学术交流,技术人员应着力提升软技能,主动展现自身专业价值;同时倡导学会借力他人智慧,秉持“重质量轻数量”的原则,勇于跳出舒适区追求更高层次的突破等。
C.Mohan 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,印度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,IBM/ACM/EEE Fellow。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杰出理学教授、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,兼任印度喀拉拉邦数字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。在IBM担任研究员长达38年,专注于数据库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领域。他发明的“ARIES数据库锁机制与恢复算法系列”(ARIES family ofdatabase locking andrecovery algorithms)以及“Presumed Abort分布式提交协议”,曾获IBM Fellow(1997-2020)、ACM Fellow(2002年)及IEEE Fellow(2002年),还曾担任IBM印度首席科学家(2006-2009)。2021年,Mohan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氏客座教授。2022年,受聘为谷歌客座研究员,2020年曾担任微软数据团队顾问。Mohan常常在北美、欧洲及亚洲发表演讲,足迹遍及43个国家。
最后,师生合影留念,定格跨文化学术交流的珍贵瞬间。
此次举办我校国际化高层论坛第3期和留学生沙龙2场讲座,是我校推进高层次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的具体实践,旨在通过长期推进、有效搭建中外学术交流与文化互鉴平台、丰富来华留学生学术生活、拓展我校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的国际视野。未来,国际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这两大活动,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、拓宽交流渠道,为来华留学生和我校师生提供更多国际化学术成长与文化体验机会,助力我校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。